跳到主要内容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弄清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上学时,班里可能都有这样一位同学:每天班里看书最刻苦、放学回家最晚的是他,而考试成绩靠后的人里也总有他。

我们常常把学习当作一件很正式的事情:要端正地读书,最好是在课堂里面,有老师讲解。事实上,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

思考肤浅,也是在某个错误假设指导下行动的结果。而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在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所以,学习临界知识其实也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我们的决策质量更高。

学习临界知识最方便的教材,其实是复盘我们每天的生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我们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

备注

让自己安静,向内求。在每天快结束的时候,静静地坐下来回顾一天:

  • 今天,有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为什么?
  • 今天,我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好?为什么?
  • 假如我没有这么做会怎样?我还能有其他的做法吗?

在我看来,我们过去的经历是一篇篇写满了我们的弱点和优势,写满了我们的错误假设和生活灵感的文章。只不过,只有通过精心的筛选和仔细的加工,这些经历才能变成我们生活的宝典,指引我们之后的道路,而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我们加速改变旧假设、发现新假设的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是在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

那具体应该怎么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呢?我最常用的方法有三个: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或者,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 从应用的角度看: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反思的作用

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

  • 发现知识误区;
  • 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 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发现知识误区

(1)反思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误区:跳跃性假设

“不假思索”是指没有通过思考便得出结论。尽管这种结论的得出没有经过思考(至少没有结合这次情况来思考),但它的产生一定是有原因的:比如我们的直觉;或是小时候看到父母或者其他人这样处理过,我们后来跟随模仿了,变成自己的处理方式;或者我们曾经有相似的经历,当时采取了这样的行为,后来便延续下来了。

这种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就立刻得出的结论,我称之为“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做出的假设。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都是一种假设,而我们的假设是大脑对事实进行解读之后形成的。

事实→大脑解读→假设→行为

我们成长的过程,便是让我们的假设更加接近事实的过程。而跳跃性假设,由于省略了理性思考的过程,往往不是最合理的假设。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曾意识到是跳跃性假设帮我们选择了思考路径。而缺乏深入思考的过程,又让我们进一步失去了发现新的思考方式或解决办法的机会。如果我们一直被跳跃性假设绑架而不自知,就会永远播放同样的磁带。如何发现跳跃性假设,让我们产生新的解决思路呢?答案很简单:放慢思考速度,找到更合理的方案。

备注

例如工作时,面对一个现象,BUG 总是不加思考就把它和过去遇到的某次事故联系起来,但是在联系起来之前,我并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就靠着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去闭环这个问题(没有思考是不是这样,就去思考产生的后果),从而导致排查问题中老是走很多弯路,其实只要稍微放慢这个速度,先去调查与复现问题,再去验证假设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

我们在生活中做出决定,和在下棋时做出决定没什么两样。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放慢思考的速度来审视 “自己做出决策的过程合理吗?” “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他方法吗?” “考虑的因素全面吗?” 等问题,我们就更可能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反思,反思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错误应用的知识。

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2)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反思不仅仅能帮助我们发现用错知识的地方,而且还能让已有的知识产生新知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在反思的时候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联想与联结。

在反思一件事情的时候通过联想和联结,将生活中其他经历和经验串联起来,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过往经历的办法,能够将自己分散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从而产生新的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就是多问问自己:

  • 我过去还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 我还听说过有其他人犯过类似的错或者有做得更好的吗?
  • 有什么相关的方法可以应用到这件事情中吗?
备注

就像之前写 MW 那样,遇到全局变量的处理,每次都是创建一个全局的变量,导致整个程序变得越来越耦合,而本着设计模式中 “高内聚,低耦合” 的思路,使用全局变量是下策中的下策,便开始反思之前做游戏时遇到那种需要传递变量是怎么做的? 最终选择事件中心的方式来做解耦,因此下次学到某样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反思在没有学到这个知识的时候是如何解决的? 现在有了新工具之后还能怎样的去拓展或者改进之前的方案?

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3)反思可以督促我们检查学到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

提前设定一个期望的标准,然后每天反思,与之比较寻找差距!(对标管理

提示

“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

作者提供的例子:

此后的日子里,我每天照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要求一一对比,进行反思,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加为八个习惯。

2012年5月、6月

每日反思之八个习惯
1. 积极处世:我们有选择的自由
* 越是在逆境的时候越需要积极
* 只有了解事实才有真正的积极

2. 先有目标后有行动:以终为始
* 要让自己看到目标实现的样子,要谈论目标最终的样子

3. 要事第一
* 保持思考想要取得的目标才能知道什么重要
* 学会拒绝才有时间做要事
* 拖延或者委托不重要的事情

4. 双赢思维
* 只有坦诚,才能建立双赢的基础——信任
* 不被自己的观点和直觉反应控制,才能耐心地理解对方
* 双赢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沟通事实、描述愿景、共同为目标努力

5. 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自己
* 只有自己先有空杯心态,悬挂假设,才能增进理解

6. 协作增效——第三种选择
* 让别人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共同找到解决方案

7. 不断更新
* “刻意练习”理论对我的启迪就是要用新的方法训练自己、培养团队

8. 请教达人,知识迁移
* 举一反三,就是学习、记录、思考、实践、反思、总结、链接、实践的过程

三个小经验: (1)每日反思对标,其实是一个“打卡”的过程。记录每天对标的结果,让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加积极地坚持反思、提升自我,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因此,坚持对标记录,能够通过正反馈,加速习惯的养成。

(2)每天反思对标同样的内容,是一个自我催眠的过程。就像心理学中讲的,我们可以通过自说自话来与潜意识对话,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认知。

(3)参考现代企业管理中“对标管理”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对标的过程标准化为“对标——对表——对照”三个步骤,让反思日记在对表环节,更加精细和易于比较。

提升反思能力的方法

提升反思能力大概有三个方法: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因为很多人在写反思日志的时候,总觉得必须发生了大事才值得写反思日志。然而生活中哪能天天都是大事,没有大事的日子是多数,怎么办?

从小事突破,深入思考。要培养坚持反思的习惯,首先要解决反思日志写什么的事情,要不然就会因为没什么可写,硬逼自己写,然后写成流水账了。这样的话,每日反思这件事情就很难坚持下去。毕竟谁也不是傻瓜,会一直做没意义的事情。认为只有发生大事,才值得进行反思,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应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个个细节的反思来改进提升自己。这些细节就包括前文提到的习惯性防卫和跳跃性假设,也包括我们其他不好的小习惯。

备注

例如遇到的各种不好的想法,心态,认为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都可以用来反思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生活每天都在生产未经加工的经验素材。我们的判断来源于经验,而有效的经验来源于对判断的反思。反思,让我们把生活的素材重新解读,成为洞见。

TODO: 此处应该补充一个生活场景下的例子

培养记反思日记的习惯

坚持反思和复盘,它就会成为持续产生复利效应的工具;不坚持,就什么都不是。只有坚持,才能有惊人的威力。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坑:

TODO: 整理不同阶段